要闻速递
热点新闻

要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在“特”“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黄海 舒隽  |  上传时间:2016-06-20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指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这些重要论述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智库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战略高度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明确了根本原则和前进方向。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在显“特”创“新”上下功夫。

  凸显“中国特色”

  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所能提供的治国理政智慧。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中国的智库建设必须遵循“中国特色”这一方向,打上“中国烙印”。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指导地位。作为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唯有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才能针对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做出正确的回答,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解决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什么人”的核心问题。为谁开展研究、为谁提供决策参考,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明确的立场性问题。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唯有如此,智库研究成果才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批判吸收、兼容并蓄,形成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话语和观点。智库建设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外的先进思想都是智库建设的重要来源,既不能盲目照搬复制,也要防止不加思索地抵制,而是“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只有以实践为研究起点,立足问题导向,围绕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念、主张、方案,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突出“多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同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使其所提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对社会建设起引领性作用,就必须确保立足前沿,始终开拓创新。

  首先,要在研究内容上创新。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其次,要在学术理论上创新。智库的价值在于产生新的思想,而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研究和创新直接关系到智库建设的能力和质量。只有强化学术底蕴和理论积累,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智库开展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提供源头活水。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坚持科学求真求实的精神,鼓励大胆探索与创新;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平等讨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使其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

  最后,要在体系建构上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在这一智库建设新规划下,通过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将呈现出全面、系统、多层次的特点和发展新格局,涵盖各方面力量,各有特色,各具活力,对于汇集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将大有裨益。

  坚持“多路并进”

  中国智库在数量、研究人员、成果产出量等方面都在世界前列,堪称智库大国,但并非智库强国,目前在思想创新性、成果实践性、方法多样性、决策影响力等方面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因此,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细化方案、全面落实。

  其一,要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在对智库进行统筹规划时,要突出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智库布局,协调好七大类智库的关系,兼顾基础性与应用性、长远性与时效性、理论性与学术性的关系,正确区分政治性与学术独立性的关系。同时,要深化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体制、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等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智库有序发展。

  其二,要明确各类智库的功能定位,发挥其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不同功能。当前我国智库发展相对滞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智库配比不合理、“同质化”“趋同化”现象突出,有较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可谓凤毛麟角,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匮乏。亟须对类型、性质、层次各异的智库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促进各类型智库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围绕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或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实现智库成果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供给”。

  其三,要加强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打造成熟完备的智库人才保障体系。智库人才作为智库“思想”产品的生产者,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具有高端竞争力的智库往往拥有一大批层次高、有威望、人脉广、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成功构建,最终要靠智库人才来实现。要围绕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环节,以建立高水平专业人员与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为目标,实施人才保障机制,协调推进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改革,加大高层次智库人才的吸纳力度、扩大集聚效应,加强对青年智库人才后备力量的培育、鼓励智库人才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和打造稳定的智库队伍。

COPYRIGHT © 2012-20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陕西 杨凌 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   电话:029-87082961   POWERBY:107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