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热点新闻

要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加强智库建设 提升国际话语权
来源:  |  上传时间:2017-03-30

                                         作者:毛 跃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国智库在国际舆论场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进程,而且关系到我国自身发展和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中国智库应该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积极发声,助力我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一个大国的发展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国际话语权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各国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我国亦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

  智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中国智库要改变过去重研究、轻推广,特别是不重视对外传播的状况,自觉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责任,增强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当前,一些西方学者囿于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对中国的发展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国内也有些学者脱离国情实际,痴迷于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话语来解读中国的实践,即所谓“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对此,中国智库应当坚持中国立场,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一个充满生机的、真实的中国展现给国际社会。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中国智库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争做中国智慧的贡献者。在G20杭州峰会筹备期间,中国智库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智库峰会(T20)等各种论坛、研讨和交流活动,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赢得了话语权。G20中国方案的提出,已成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非常感兴趣。由此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媒体有声有色地传播,也需要智库有理有据地论述。中国智库应当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进程中,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力度。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智库要广泛关注和研究世界重大问题,就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贸易、金融、投资、劳工、安全等问题同世界各国同行广泛交换意见,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在一些西方国家极力维护话语霸权、输出西方价值观的情况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向世界推广。中国智库要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发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国际性话题讨论,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的理论主张,为中国智慧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

  主动设置和提出对世界发展更有利的国际议题,成为议题的创设者,而不是被动的回应者,这也是中国智库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此切实提升国际舆论的引导力。仍以G20杭州峰会为例,它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因素是会议主题的设置有极强的针对性,紧紧抓住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美国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曾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论述了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形成或影响舆论。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取舍活动。这一做法也适用于智库成果的对外传播。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存在着一些局限,如比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而较少涉及现象背后的社会深层本质,智库与媒体的适度结合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中国智库可以通过研究成果的发布来强化某一议题,从而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让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扩大交流中创新话语体系

  中国智库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争做话语体系的创新者。很大程度上,话语权的产生在于人们以合适的言语来谋求舆论的主动性,获取最大程度的受众认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所以,应注意使用国际上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特别是要以海外受众群体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当下的国际交流中,要使中国话语产生预期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和特点。一是话题要真实反映现实问题。话题必须建立在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如果话题与客观事实迥然不同或者相差甚远,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二是注重传播沟通的亲和力,避免单向机械地传播。海外受众群体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其思维方式、话语习惯和行为特征往往与我们有不少差异。应充分尊重和深入研究海外受众的接受方式和思维习惯,创新话语传播方式,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同时,中国智库还要以撷取全球思想文化精华的胸襟,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引领国际智库界的研究方向;要以开放融通而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阐述自己的理论主张和研究成果,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COPYRIGHT © 2012-20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陕西 杨凌 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   电话:029-87082961   POWERBY:107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