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国土资源厅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就“十二五”期间陕南地区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成效及“十三五”工作打算做了发布。
32.4万户受益 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李永平介绍,“十二五”期间,陕南地区完成搬迁32.4万户、111.89万人,建设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2252个,集中安置29.3万户、102.5万人,集中安置率达90.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移民搬迁避开山梁陡坡、险滩沟壑,选择安全地带建设安置点,特别是对“隔山为邻、十里同村”的偏远山区群众进行集中安置,使群众彻底远离了“灾害源”。搬迁前的土墙房、石墙房、木头房变成砖混结构的楼房,抗灾能力大幅提升,移民搬迁新址近五年来没有一户因灾受损。打破了陕南山区“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使搬迁群众彻底告别了地质洪涝灾害威胁,伤亡率分别下降80%和70%。
规划致富产业 实现精准扶贫
“陕南移民搬迁把贫困户、特困户搬迁作为重点,优先实施搬迁。”李永平说。近五年来,累计搬迁贫困户14.48万户、50.64万人,特困户3.2万户8.25万人。
通过“一点一策、一户一法”逐户规划致富产业,落实增收措施,配套社会保障,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广大贫困群众吃上了“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的“扶贫套餐”。搬迁群众人均收入由2011年4151元上升到2014年7478元,三市减少贫困人口50余万人。在集约、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加快了区域性整体脱贫步伐。
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近五年来,直接为陕南注入资金595亿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李永平说。
五年来,带动了建材、建筑、物流、劳务中介、餐饮服务、家居装修等产业发展,催生了现代工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行业的蓬勃兴起,推动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拉动社会消费大幅扩张,促进了陕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陕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五年间,累计腾退宅基地4.03万亩(复垦2.47万亩,还林1.56万亩),陕南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26.7万亩,保护了陕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主体功能。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保障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