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热点新闻

要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通达通畅:重庆农村铺开路通业旺新画卷
来源:西部开发报  |  作者:何君林  |  上传时间:2015-07-03

  近年来,重庆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9万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约1万公里农村公路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整治了1.2万余处路面安全隐患。目前全市855个乡镇、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6746个行政村均已开通客车,该市乡镇客运通达率和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双双达到100%。今年,该市还全面启动村社便道建设工程,竭力让农村群众使用交通工具“出得了村、进得了院、下得了地”。
  “以前山上不通公路,出行很艰难;后来路修通了,但不通客车,出行还是不方便。”行进在重庆市綦江区横山镇平整的盘山公路上,坐在通村客车里的村民纷纷感慨说,不过现在好了,不仅进村的公路变成了水泥路,还通了客车,不管是赶场还是到城里都方便多了,买东卖西不再肩挑背磨爬山路。
  据了解,今年綦江区计划建设通村通畅公路180公里、撤并村通达工程332.4公里。届时,该区通村通畅率将达99%,撤并村通达率将达100%,为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事实上,这只是重庆市全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的一个缩影。

  通村公路更通畅,助民兴业奔富路
   地处乌江支流诸佛江畔的彭水县鹿角镇水麻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32户村民散布在长12公里、宽3公里的峡谷地带,最高处海拔1100米,最低处只有330米。该村有耕地3016亩,林地12900亩,云石矿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因为之前路不通,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这里前有江水阻隔,后有大山拦路,出村都要淌过诸佛江,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影响,生产生活都是靠天用水,发展经济比登天还难。虽然当地有种烤烟的传统,但几乎赚不到钱。例如,村民王华家种了5亩烤烟,每年能卖8000元,但由于他腿有残疾,只能请人搬运和帮工,最后除去帮工的钱,他自个只落下1000多元,这日子怎么过?因致富无望,村里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与小孩留守。
   虽然2010年该村就修建了通达路,但村民的出行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每到冬季和雨天,这条通达路根本就不能通行。去年,彭水县启动567公里行政村畅通公路建设,水麻村的通达路因此改建成了水泥路,一条宽4.5米、长约12公里的水泥路横贯全村,让大家拍手称快。同时,该村六组也新建了6公里长的通达路,打通了连接临近的诸佛乡、鞍子镇的出境断头路。政府还为水麻村修建了5条7.6公里长的通组、通院落的道路,3公里人行便道,2条3公里长的产业道路,实现了全村通组和通院落道路全覆盖,村民生产出行都方便了。
   道路的通达通畅,极大地改善了水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村民看到了发展产业致富的希望。该村贫困户张维成一直想养蜜蜂,但之前因路不通,不敢养。公路通畅后,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现在他留在家里养了45群蜜蜂,目前已卖出400斤蜂蜜挣回48000元。今年,水麻村有100多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搞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辣椒280亩、种薯100亩、茯苓10920床、蜜蜂165群、魔芋50亩,90%以上农户找到了自己的增收产业。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在武隆县铁矿乡同样得到印证。铁矿乡地处偏远,距武隆县城70余公里,过去一直被“增收难、出行难、饮水难、居住难、稳定难”所困扰,其中最让当地政府和百姓头痛的就是出行难,由于道路不通畅,产业难以跟进发展,使得全乡人一直戴着贫穷、落后的帽子抬不起头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铁矿乡切实从改善交通基础条件抓起,近3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采取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资金和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动员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村社道路硬化工程,总投资1000余万元,硬化村道公路31.8公里,社道公路19.7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路通业旺,道路畅百业兴。如今,铁矿乡公路实现了村村通,60%的村社道路也实现了硬化。随着全乡道路状况的改善,来铁矿旅游的人逐年增多,农业产业也日益壮大,目前呈现出“硬化道路四通八达、白墙青瓦和谐农家、绿色庭院美丽如画”的新景象,“因路兴业,因路致富”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村社便道硬化忙,进出家门更方便
   “如今好了,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民李大哥站在自家门口,望着从门口延伸至公路边的水泥便道,乐呵呵地对笔者说:“以前,从家门口到公路边有好长一段烂泥巴路,一到下雨天简直不敢下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经常滑倒,连摩托车也不方便进来。现在人行便道直接修到了我家门口,进出硬是方便得很啰!”
   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望十分迫切,渴望国家加大财政投入,硬化村社便道。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愿望,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巫溪县计划投资900多万元,在7个乡、11个村、61个社实施村社便道硬化建设,计划硬化130公里1米宽村社便道,将有7633户农户25559人因此而受益。
   据介绍,巫溪县在村社便道硬化建设工程布局选址时,严格实行“四优先”:优先安排交通条件最差的村社便道,优先解决居民最集中的区域,优先考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最健全的村社,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群众投资投劳较好的地区。此外,将村社便道硬化建设工程与农村风貌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乐和家园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布局。
   “在实施村社便道建设时,我们竭力做到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避免重复建设。”巫溪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县切实以方便村民通行为主要目的,原则上以原有路线为基础,小弯取直,大弯随弯,确保连接绝大数农户和主要生产区域,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眼下,该县村社便道硬化建设正扎实有序推进。
   在重庆各区县,处处都能看到村社便道建设的热火场景。据了解,为了畅通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2006年重庆市先后在19个区县、104个村试点,建设村社便道968公里,近80万人受益。2007年则在全市涉农区县铺开。据初步统计,目前重庆全市已建成硬化村社便道6.16万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村社便道与户用沼气、农村饮水,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村社便道硬化建设纳入2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并将村社便道硬化建设任务下达各区县。今年全市将硬化建设村社便道4000公里,3年内共硬化建设村社便道1.2万公里。通过3年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自然村落,可实现村内人行便道“院院通”,村民上街、串门“晴天不扬灰、雨天不湿鞋”,基本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村社便道硬化建设,对于治理农村环境、方便村民出行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至关重要。重庆市农委农业生态与农村能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村社便道建设要求相对集中、点面结合,以行政自然村为建设单元,重点建设自然村相对集中(连片)农户在10户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落,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通过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向交通不便区域及高远山区延伸覆盖。
   同时,要求各地可根据地理条件,选择预制板、条石铺设或水泥(混凝土)现浇方式,主要建设硬化宽度在1米-1.5米的村社生产生活便道;在建设筹资方面,鼓励实行“政府支持、集体投入、村民自筹、社会捐赠”等奖补结合、多元筹资的建设模式,今年全市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
   为全面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在加快通村通畅公路、村社便道硬化建设的同时,重庆市正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农村客运发展,今年全市还将建成500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并结合农村地区群众出行特点,开通赶集车、周末车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客运车辆,方便农民群众出行。

COPYRIGHT © 2012-20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陕西 杨凌 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   电话:029-87082961   POWERBY:107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