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新一届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央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当前,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谋划“十三五”需要智库给力,实现“十三五”目标更需要智库发力。天时地利人和,新型智库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正迎来大有作为的新空间。
新型智库建设站位要高。智者前瞻,智库谋远。智库是未来的“瞭望者”、战略的“谋划者”、决策的“建言者”,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位高不高,决定了智库水平高不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建立智库不是研究机构简单地翻个牌子,也不是研究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决策模式的改变、思想生产的转型。顶天立地,方能高看一眼、深看一层。要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看问题的高度,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有预见性的研究;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自觉,贯穿到从宏观思考到微观决策、从理论研判到具体对策的全过程。只有站得高、放眼宽、接天线,才能做到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青蘋之末观察到发展的风起、风向和风潮。智库既要有全球化3.0、4.0的视野,又要有向历史借鉴的眼光;既要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望远镜、显微镜,还要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度量衡、定心盘,真正做到站在高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写天下文章。
新型智库建设导向要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其本质属性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言献策的新型智库。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要恪守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秉持思想性与党性人民性相一致,在张扬学术研究个性和担承智库公共责任之间找到结合点。党委和政府是智库研究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党委和政府部门也是智库获得政策研究所必需的信息和数据的最主要渠道,智库成果的专业性要靠政治性来保证,我们智库的公信力在于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同、点赞。在国内,我们是“国家智库”,不是“私人智库”,是“知识为民、资政报国”;在国际上,我们是“中国智库”,不是“美国智库”或者其他什么国家智库。要自觉以国家利益至上,维护政治立场、政权安全,自主把握好价值引导力、决策话语权,在重大问题、关键范畴上态度鲜明,不失语、不乱语,真正让智库有锐度、有深度、有显示度。
新型智库建设聚焦要准。智库是观点的孵化器、政策的转化器。要着力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对决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知识储备。智库专家要甘于坐冷板凳,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只有下功夫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一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用中国理论、中国价值凝练好研究方向。要着力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智库的生命力在于观照现实、解答问题。要紧密结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问题,针对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转型中的困惑,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着力深化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要倍加珍惜、倍加重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总结提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经验,从中概括总结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新的决策。
新型智库建设机制要活。好智库要有好机制。机制好,事半功倍;机制新,蹄疾步稳。要深化智库研究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改革,完善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要按照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充满活力的原则,建立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智库架构体制,充分发挥“小机构、大网络”“小核心、大外围”的同心圆作用。通过着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交流合作机制、成果应用转化机制、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机制、经费投入使用机制,让智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让智库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彰显,让智库的合力得到最大程度迸发。只有以聚合融通的机制增强动力,以协同创新的机制攻坚克难,以开放兼容的机制蓄势发力,才能不断释放新型智库的制度利好,做响智库品牌,做优智库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