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批示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智库”,“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决策、适度超前”。据报道,此后一年,中国“智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打出智库的名号。但实际上,中国各类智库并不是2013年以后建立的,而是早已有之,只不过不会直接称为“智库”,而代之以其他不同名称。201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数据指出,截至2013年8月,全球各地共有智库6826家。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828家),中国超过英国、印度、德国,以426 家的总量居世界第二。与这些已经发展多年的智库型机构相比,高校智库在国内是新生事物,但高校在国家发展中却能发挥独特的功能。
智库依据它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专题数据收集、检讨现状、提出研判与前瞻,为国家政策直接提供多种可选策略方案,如美国兰德公司即属这类智库;另一类智库的功能角色主要是公共关系,如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这些有影响力的智库虽然在运作上相对独立,但在功能角色上和高校却有很多交叉,尤其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分析研究和公共关系方面。
高校智库是高校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组织,生产政策知识和政策思想,培养政策研究人才,并通过知识转化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从国家智库的特征与要求来看,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更加综合的作用。以中山大学的港澳研究智库为例,中山大学由于毗邻港澳,具有地缘、语言、交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优势,校友当中有很多来自港澳或毕业后到港澳工作,使中山大学能够与港澳高校、研究机构和各界保持持续的密切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中山大学在担当国家的港澳问题智库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从总体上看,高校在国家智库建设上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跨学科整合的能力。中山大学文科团队长期专注于港澳问题追踪研究,针对港澳新动向做出准确的研判,长期向政府提供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咨询报告和决策方案。早在港澳学界、政界尚未建立起本土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中山大学已经应港澳回归的国家需求成立港澳研究机构,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和学会的力量对港澳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跟踪式深入研究。多年的坚持培养出对变化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深厚的知识积累、资料积累。长年承担国家、省有关决策部门委托的各种研究项目,提交的咨询报告和决策方案获得中央高层领导、中宣部领导、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二是在决策领域,能灵活发挥“旋转门”作用。“旋转门”体现了智库通过人事灵活性来保持政策连贯性和公共影响力的功能。由于中山大学具有港澳研究的人才储备和知识积累,香港、澳门中联办等实务决策部门持续从中山大学调用不同专业人员前往其港澳办事机构任职,港澳的中资机构也持续录用中山大学的各类学位毕业生。这些具有专业学历的人员在退出政府、企业任职之后,不少重新回到大学任教,继续从事港澳研究,或相关学术交流联络工作,使大学智库与港澳的联系更加广泛而稳定。
三是以高校为基础,构建目标发展共同体。大学能够发挥校友会和研究会的作用,发展目标共同体。例如,2012年中山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中心等机构成立“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针对一国两制实施、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及与国家共同发展等国家政策重大需求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使港澳研究成果迅速增加,在学界的重要性迅速提升。大学还积极发挥中山大学港、澳校友会的作用,以教育和校友为纽带,构建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的共同体。
从中山大学的实践来看,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发展中的智库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动。
一是要加强制度与机制保障。当前高校的制度设计尚不能很好地支持智库建设,不能有效激励高校团队从事智库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推动高校文科形成智库优势的首要条件是制度保障与机制激励。中山大学制定《中山大学高端智库建设方案》和《中山大学关于加强决策研究的实施办法》,把被政府采用、评价的咨询报告和决策方案分类对等于公开发表的论文,纳入教师、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和业绩考核当中,提高了研究人员投入政策研究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把智库建设纳入学科建设当中,与学科建设结合,让学科建设为智库提供有力支撑。智库建设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包括文献资料、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制度设计和改革在学科整体发展和人才培育、教职员考核等方面向推动智库发展方向着力。
二是要重视汇聚和培养智库型高端人才。智库型高端人才,并非“书斋式”学术型人才,而是一些具有深厚专业学识,同时善于捕捉发展趋势的预见型人才,善于提供全局性、方向性、顶层设计的战略型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国际交往、与媒体打交道、善于公共传播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善于管理、开拓创新的掌舵型人才。
三是要建立起与政府、机构、社会的合作网络。高校必须要与政府、研究机构包括国内外智库机构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渠道,了解国家与政府的重大需求,深入田野与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前瞻性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结合,提交内部成果供政府战略决策与公开发布成果引领社会相结合,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才能成为有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机构。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