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热点新闻

要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遵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正确方向
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5日 16版)  |  上传时间:2016-07-11

编者按
  在近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做了专门论述,不仅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期望和要求,而且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基本遵循和方向。如何对照要求、克服不足、改进工作?智库界持续热议。本版特约请国家高端智库专家、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参加座谈会的发言代表,分享心得、共同探索,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发展、发挥作用寻求有效路径。


遵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正确方向
作者:黄浩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思想。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工程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突出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智库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1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光荣使命

  智库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智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即确立智库的功能定位和价值目标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论断,既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鲜明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直接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研究咨询机构,其政治方向、服务宗旨、价值取向和功能目标的基本规定性,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鲜明的政治本色,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必然要求。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光荣使命,就必须在智库工作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为根本出发点。智库的使命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要以科学研究成果贡献治国理政智慧,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提供决策咨询、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光荣使命,就必须围绕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炼智库主攻方向,规划重点研究选题,配置研究资源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六个“如何”,是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应当成为智库的重点研究方向,要下大力气组织长期持续和有效的研究。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光荣使命,中国的智库拥有优厚而独特的本土研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个时代,也一定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长壮大,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能够作出较大贡献的时代。

    2 着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一重要论断,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和有力思想武器。当代智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智库提供的产品中,思想和观点是首要的因素。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先要塑造智库的思想灵魂。必须清醒而高度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看家本领。

  中国近现代约百年的发展历史,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地传播、运用和发展的历史。如果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法,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研究中国问题为己任的智库,就谈不上真正懂得今天的中国,也不能准确把握中国的未来。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事关中国发展大逻辑大趋势的整体把握和战略研判上,才能避免出现根本性偏差。

  马克思主义不仅拥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拥有强大的道义力量。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这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能够获得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依据。智库的研究成果,最终要经得起人民的实践的检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智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会有宽广的视野和崇高的情怀,就会有无私的担当精神和锐意创新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为此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认真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回应时代呼唤,勇于探索发展规律,大力推动理论创新。

  3 以“三个体现”引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把握“三个体现”,即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三个体现”不仅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总遵循,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基本路径和主要着力点。

  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就要求我们的智库建设着力形成自己的民族特性,同时彰显融通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就要求我们的智库建设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智库科研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就要求我们的智库建设厚植于学术土壤,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等等。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使智库研究由此获得强有力的学术支撑。要遵循智库发展规律,突出智库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做了专门论述。他重申了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的要求,指出了目前智库建设存在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际工作之中。(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

以智库全程化参与助推科学化决策
作者:双传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这为当前新形势下推进智政互动、建好用好智库提供了重要遵循。实现决策科学化,离不开智库的全程化参与。


  畅通供需渠道,搭建互动平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失之毫厘”,基层落实就可能“谬以千里”。决策部门要自觉加强制度建设,在公共政策研究与设计环节,要主动借力智库、问需智库。一是搭建决策需求发布平台。智库是提供决策咨询产品的,它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党委政府和实际工作部门要善于出题目、主动设议题,引导智库聚焦现实开展研究。重大政策出台前,可通过适当渠道向智库公布,让智库知晓,让智库积极参与,在汇聚众智、集思广益中确保政策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二是搭建决策信息共享平台。智库研究不能做无米之炊。缺乏必要的信息与数据资料,是制约智库研究质量、影响智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加快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信息共建共享,解决智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充分、不完整的问题,为智库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为智库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和政策方案提供保证。三是搭建协同攻关平台。要不断优化智库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让实际工作部门参与智库建设、参与课题研究,双方共同提出议题,共同开展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补、实际工作部门与决策咨询部门的互动互通。


  聚焦公共政策,推动智库发声。决策部门要鼓励和支持智库对重大公共政策进行全程跟踪,充分依托其专业优势,发挥其在政策论证、政策“测试”和阐释推广中的作用。一要善于运用智库进行政策论证。对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通过举行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智库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除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出台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评估,对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形成预案。二要善于运用智库进行政策“测试”。对于民众来说,智库观点更易接受。对于一些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重要政策,可通过智库公开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为公共政策的出台“吹风透气”,了解民众特别是政策相关方的反应,发挥“避雷针”作用,防止出现舆论振荡和舆论冲突,为政策进一步完善搜集信息、赢得时间。三要善于运用智库进行政策推广。在政府与社会、民意的沟通与互动中,智库具有重要桥梁作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邀请智库专家进行动态跟踪,参与新闻发布和政策答疑会,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


  强化反馈沟通,完善决策评估。决策实施后,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适时终止还是改进调整?这些都需要智库等机构开展科学的第三方评估。一是发挥智库参与评估的独特优势。智库既不是制定政策的决策部门,也不是政策的具体执行部门,更不是政策的特定实施对象。因此,智库的角色相对中立、超脱,由智库开展第三方评估,结果更为客观,更容易为各方接受。同时,智库长期关注某一专业领域,汇聚了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优秀专业人才,有较强的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咨询和政策评估能力,能够保证评估报告的水准和质量。二是为智库参与评估创造良好条件。决策部门应大力推进信息公开,主动全面地向评估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如实说明重大政策举措实施的有关情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便于智库全面掌握相关信息,进而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要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第三方评估作为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做到经费有来源、保障有依托,为智库参与评估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充分运用好智库评估报告。评估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决策部门要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决定终止、调整、修改完善重大政策措施,或督促有关地区或部门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效落实决策部署,推动政策举措进入“执行—评估—改进—再评估—再改进”的良性循环。评估结果要作为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的重要参照依据,强化评估约束力。


  让智库全程参与决策,需要决策部门具有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善于纳谏的勇气,更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决策部门要主动打开公共需求的“闸门”,接上智库产品供给这一“活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政策评估制度,切实解决供需渠道不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使智库在政策制定上“插得上手”“说得上话”,从而使智库能够真正引领决策、影响决策、支撑决策、跟踪决策、服务决策,进而形成“现代智库不离开党委政府,党委政府离不开现代智库”的良好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作者:王文


  在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我有幸作为十位发言人中的80后代表,作了题为《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的发言。这些天,细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越来越感受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学者的期望、勉励与鞭策。

    树立为国家服务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当下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不少后起之秀,但与前辈学者同期水平、与国际同辈学者表现相比,整体上存在较大差距,没有达到社会期待,难以及时满足国家需要。

  目前中国各个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很多在30~40岁已颇有建树。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城市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期市场化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与2001年“入世”谈判等,都有青年学人的身影。

  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年学人也英才辈出。21世纪初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家温特40岁出版了《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欧元之父”蒙代尔32岁出版了寻求经济一体化下最优货币原理的代表作《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

  相比之下,现在30~40岁之间的中国青年学者,能为中央决策进程发挥实质作用或著述在全球引起关注的,尚不多见。一些青年学者较少关注国家命运、闭门造车,甚至有剽窃捏造等学术不端问题。

  当然,相关部门确实需要有更切实的措施为青年学人落实保障,但青年学者更应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

    立足实践,寻找不断进取的广阔空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多次表达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未来发展的期待与要求,需要青年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牢牢记取。

  青年学者要有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尤其是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照抄基于别国经验的学术成果,接受西方意识形态居高临下的学理说教。部分青年学者喜欢在中国现实中寻找西方理论的论据,或拿西方理论来检验中国实践。这样的研究方法不能适用中国国情,也体现不出继承性与民族性。

  青年学者要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为终极目标,在生活实践中寻求真正的研究选题,让研究工作回归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的思考中来。当下,不少年轻学者对中国本土事情漠不关心,或简单地基于媒体报道和道听途说进行研究,没有体现研究的原创性和时代性。

  青年学者要有跨学科认识问题的意愿,需要立足于本专业,又能涵盖其他广泛领域,形成基于中国实践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研究的系统性、专业性。

  总书记的讲话为青年学者树立了职业信心,确立了工作方向。青年一代学者面临着重大的时代机遇,只要立足于中国实践,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便利,下苦功夫,一定有望赶超前辈,与西方学者竞争,寻找到不断进取的广阔空间。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任重道远

  过去三年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工作一直紧紧围绕着国家的需求展开。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心得:

  不满足于从学术文献中找选题,积极从社会实践和政策文本的不足中发现真问题。例如,我们的研究在推动中国申办G20峰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不满足于学术研究,为推进国家战略贡献思想力量。人大重阳先后推进了中国-土耳其、中国-伊朗、中国-尼泊尔、中国-美国、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多轮双边智库“一带一路”对话,基于研究成果,传播中国重大的政策主张,推动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与民心互通,体现了智库的执行力和传播力。

  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基于中国本位进行实践调研。近年来,我们调研了40多个国家和上百个国内县市的“一带一路”建设状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为各个决策部门寻找解决方案,讲述真实情况。

  当下,中国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亟待青年一代学人尤其是智库学者发现真问题,拿出真招数,推动决策者解决问题。这是时代的迫切召唤,更是我们未来的生存发展之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COPYRIGHT © 2012-20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陕西 杨凌 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   电话:029-87082961   POWERBY:107TUDIO